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林业   10篇
农学   79篇
基础科学   4篇
  56篇
综合类   548篇
农作物   120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8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71.
每年4~5月,扬州地区薄皮辣椒价格较高,种植效益好.当地农户主栽品种是苏椒5号,其早熟性好、口感佳,但后期果小、商品性差.针对这一缺陷,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出早熟大果薄皮组合7065,201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椒201301),定名扬椒5号.在试验示范推广中总结了早春大棚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872.
观赏荷花辐射诱变育种初报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用60 Coγ射线辐照观赏荷花莲子与种藕进行诱变。结果表明 ,莲子的诱变率大于种藕。辐照莲子适宜剂量为 30~ 60Gy;红色系和复色系品种较易发生变异 ,白色系品种未发生变异 ;已选育出的 2个荷花优变系观赏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73.
选择扬麦4号和偃展1号杂交后开花期一致的49份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简称RIL)材料为研究对象,在2个独立的区域采用单花滴注和土表接种2种方式,分别调查开花后14、28、42 d群体的病小穗数,计算病小穗率.分析2种接种条件下的各个时期群体的病小穗率绝对值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单...  相似文献   
874.
扬麦16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具有灌浆速度快、粒重高等特点。为探明扬麦16"灌浆快"与颖果结构和内源生长素的关系,以宁麦13为对照,显微观察了扬麦16颖果维管束、胚乳细胞和传递细胞发育的变化特征,测定了千粒重和生长素含量。结果表明,扬麦16胚乳中淀粉体和蛋白体发育好,胚乳充实饱满,最终粒重高;灌浆过程中扬麦16颖果内源生长素水平高,促进了同化物向籽粒的调运和胚乳细胞的分裂;扬麦16颖果维管束发达,筛管面积大,韧皮部卸载能力强;扬麦16颖果传递细胞分化早,细胞壁内突结构发达,养分转运能力强。  相似文献   
875.
为验证不同发酵剂堆肥制作的菇渣育苗基质对机插秧生长的影响,本文以自制的不同菇渣基质添加机插秧育苗专用肥育苗伴侣,研究不同发酵剂菇渣基质对机插秧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菇渣+有机肥发酵菌堆肥基质所育秧苗的出苗率最高;秧龄14 d,菇渣+发酵菌剂+育苗伴侣处理和菇渣+尿素+育苗伴侣处理秧苗生长速度和生育进程高于对照;秧龄21 d,菇渣+发酵菌剂+育苗伴侣处理秧苗的株高、叶龄、茎基宽、百株干物质量、白根数、根冠比、重高比、壮苗指数等均高于其他发酵剂基质和对照基质,盘根力度接近对照基质,适合机插秧基质。秧龄28 d,菇渣+发酵菌剂+育苗伴侣处理秧苗的株高、叶龄、茎基宽、百株干质量、白根数、根冠比随着生育的进程表现仍然最高。结果说明:菇渣+有机发酵菌肥堆肥基质配合机插秧育苗专用肥“育苗伴侣”可应用于机插秧水稻的产业化育秧中。  相似文献   
876.
分子标记辅助聚合抗小麦黄花叶病和白粉病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抗白粉病基因Pm21和PmV定位于不同簇毛麦种质的6VS染色体臂,对已知白粉病生理小种均表现高抗。小麦-簇毛麦小片段顶端易位系NAU421(T4VS-4DS·4DL)携带Wss1基因,高抗小麦黄花叶病。为选育兼抗小麦黄花叶病和白粉病的育种新材料,以NAU421为亲本,分别与携有Pm21基因的品系Y16-Pm和携有PmV基因的品种扬麦22杂交,构建F2代分离群体,然后利用与Wss1和Pm21/PmV基因连锁的共显性分子标记CINAU301和MBH1对F2代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286个NAU421/Y16-Pm的F2单株中,同时携有纯合Wss1和Pm21基因的单株有18株,比例为6.38%;在232个NAU421/扬麦22的F2单株中,同时携有纯合Wss1和PmV基因的单株有5株,比例为2.16%。细胞学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一致,说明CINAU301和MBH1可用于对Wss1和Pm21/PmV基因的高效选择。F3代株系抗病性鉴定表明,筛选出的23个双抗基因聚合体对白粉病免疫并高抗黄花叶病,可用于下一步双抗聚合品种(系)的筛选或作为抗病中间亲本。  相似文献   
877.
通过2年大田试验,比较武运粳8号(WYJ8.dep1)与导入DEP1的武运粳8号互补系(WYJ8-CP)的产量和稻米品质,研究氮肥水平和密度与DEP1/lep1基因对高产粳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少氮肥供应的情况下WYJ8-CP的产量高于WYJ8,后者更耐受高氮肥水平.在低氮肥条件下提高移栽密度有助于获得更高的产量,但WYJ8的响应范围较WYJ8-CP窄.氮肥水平增加后.WYJ8和WYJ8-CP的加T品质响应差异不大.WYJ8-CP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WYJ8差别不大,但蛋白质含量和糊化温度显著低于WYJ8,其蒸煮食味品质有所提高.这一研究说明在低氮肥水平下,育成品种中利用DEP1基因有助于提升产量和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878.
【目的】二化螟是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其钻蛀为害,防治困难,严重威胁水稻生产。本研究对感染二化螟昆虫病原线虫的分离筛选和感染特性进行研究,期望为水稻钻蛀害虫危害的防治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方法】自越冬代二化螟幼虫体内通过组织分离筛选,获得野外感染二化螟的昆虫病原线虫,室内接种实验分析分离昆虫病原线虫对二化螟的感染活性和作用特性。【结果】自然罹死二化螟幼虫体内分离获得野外感染的昆虫病原线虫N-Yz1,接种4龄二化螟幼虫导致感染并死亡,后期虫体内产生大量形态一致的侵染期线虫(IJ)。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分离昆虫病原线虫隶属于斯氏线虫属,与已鉴定种小卷蛾斯氏线虫同源性达99.87%。昆虫病原线虫N-Yz1对不同龄期二化螟幼虫都有较高感染致死作用,40头(IJ)的线虫接种剂量,对低龄(2~3龄)二化螟致死速度快、致死率高, 接种2 4 h 就出现感染致死个体,48 h后幼虫全部死亡。高龄幼虫(4~6龄)感染致死速度较慢,死亡高峰发生在接种线虫后的48 h。N-Yz1接种剂量与二化螟死亡率呈显著正相关,剂量超过30 IJs/头时,4龄二化螟感染死亡率达90%以上。N-Yz1对二化螟幼虫具有明显搜索能力,在距离寄主害虫0-30 cm的范围内,通过迁移扩散,感染二化螟并导致其死亡。【结论】分离昆虫病原线虫N-Yz1具有较强的感染致死能力,表现出防治水稻钻蛀害虫二化螟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9.
880.
为了发掘新的抗赤霉病基因,以抗赤霉病新种质N553与扬麦13构建的包含184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ILs)为材料,利用217对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利用该图谱对小穗密度、株高及赤霉病抗性进行QTL检测,并分析了小穗密度及株高与赤霉病抗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研究共检测到5个赤霉病抗性相关QTL,其中1个效应较大的QTL位于2D染色体上,位于标记wmc18-cfd233之间,可解释8.17%~11.42%的表型变异;在3B染色体短臂上检测到1个QTL,位于标记barc102-gwm533之间,可解释5.33%~42.96%的表型变异。QFhb.jaas-2DS与QFhb.jaas-3BS聚合可显著增强小麦赤霉病抗性。另外3个QTL贡献率小于10%,分别位于染色体2B、3B、4A上。检测到与小穗密度相关的QTL有1个,位于3B染色体上,可解释5.36%~6.08%的表型变异。检测到与株高相关的QTL有5个,分别位于染色体4A、7A、5B、6B上,可解释5.2%~8.93%的表型变异。小穗密度与赤霉病抗性呈正相关,株高与抗扩展抗性无相关性,与抗侵染抗性呈负相关。结合以上QTL检测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QFhb.jaas-3BL可能不是赤霉病抗性位点。因此,包括QFhb.jaas-3BL在内的贡献率小于10%且仅在单一环境下检测到的3个赤霉病抗性相关QTL需进一步进行多年多点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